“新基建”是穩投資、穩增長的迫切需要。“新基建”技術含量高、產業鏈長、帶動力強、市場前景廣闊,不僅可以有效促進“六穩”、增強信心,也有利于促進經濟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。“新基建”是調結構、提質量的有力支撐。以5G網絡等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,有利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。以特高壓等為代表的新型能源基礎設施,有利于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低碳發展。“新基建”是促消費、惠民生的重要舉措。新消費、新服務、新業態不斷催生,必將在社會治理、智慧能源、綠色出行等方面帶來許多應用場景,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
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±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,具有輸送容量大、距離遠、效率高和損耗低等技術優勢。2004年以來,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各方力量,在特高壓理論、技術、標準、裝備及工程建設、運行等方面取得全面創新突破,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輸電技術,并將特高壓技術和設備輸出國外,實現了“中國創造”和“中國引領”。截至2019年6月,特高壓建成“九交十直”、核準在建“三交一直”工程,已投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27570公里、累計變電(換流)容量29620萬千伏安(千瓦)。特高壓交流和直流分別榮獲2012年度、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。特高壓輸電通道累計送電超過11457.77億千瓦時,在保障電力供應、促進清潔能源發展、改善環境、提升電網安全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是我國適應和引領全球化、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。近年來,遵循共商、共建、共享和平等互利的原則,立足主業,發揮企業優勢,積極服務和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成功投資運營巴西、菲律賓、葡萄牙、澳大利亞、意大利、香港、希臘等7個國家和地區骨干能源網,在全球設立10個辦事處,在美國和德國設立研究院。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和國際化發展過程中,圍繞“一個核心"(以服務和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為核心),推進“兩個一體化”(投資、建設、運營一體化和技術、裝備、標準一體化走出去),開展“三化”經營(長期化、市場化、本土化經營),堅持“四個注重"(注重服務黨和國家外交大局,注重互利共贏、效益優先,注重安全穩定、風險可控,注重規范運作、長治久安)”。承建的項目均關系當地經濟社會發展,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,所有項目運營平穩、管理規范,得到當地社會和監管機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,建立了良好的國際信譽。多個項目在國際上成為“金字名片”,為當地創造經濟、社會和環境價值,樹立了負責任的國際化企業形象。
清潔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5.5億千瓦,占全國的73%,占電源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38%。其中,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.27、1.46、1.53億千瓦,同比分別增長1%、13%、33%。6個省區的清潔能源是第一大電源,21個省區新能源是第一、第二大電源。國家電網是全球接入清潔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。
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.1億千瓦,居世界第一;世界首個具有網絡特性的張北柔性直流示范工程開工建設,北京城市副中心等28個世界一流配電網先行示范區高質量建成;智能電表累計安裝約4.7億只,“多表合一”信息采集新建成9個示范區,“網上國網”試點運行,線上繳費率超過50%;累計建成專用充電樁1.5萬個,形成“十縱十橫兩環”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快充網絡;智慧車聯網累計接入充電樁28萬個,占全國公共樁的88.9%,成為國內覆蓋面最廣、接入數量最多的開放智能充換電服務平臺;世界容量最大基于IGBT的靜止同步補償器,全球首臺220千伏靜止同步串聯補償器,世界首個基于柔性變電站的交直流配電網投入運行;建成投運江蘇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,海西50兆瓦/100兆瓦時電源側儲能項目,江蘇、河南百兆瓦級電網側儲能項目,蘇州同里小鎮能源互聯網等一批智能電網示范工程。